其他
乌2019年新增中企531家,七则简讯看中乌各领域密切合作
2019年,大部分在乌兹别克斯坦新成立的外资企业由中国投资者开办。截至2020年1月1日,在乌经营的中资企业达1652家,比2018年增加531家。
近期,中乌两国合作密切,涉及卫星技术、丝绸产业、纺织、公路照明、水泥等各个领域。
乌2019年新增中企531家
在乌外企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乌将在空间和卫星技术发展方面合作
日前,乌创新发展部部长易卜拉希姆•阿卜杜拉赫玛诺夫会见以赵春潮为首的中国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代表团。
会上,双方讨论了在航天、无人机和国防工业领域的合作问题,并达成协议,以促进在航天和卫星技术研究和发展方面的双边合作。
尤其是,计划组织乌兹别克斯坦专家赴中国实习和培训,并考虑了在实施卫星技术和地球遥感领域联合项目方面的合作。
航天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负责实施航空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基于其自己的通信卫星创建国家卫星通信系统。
中企将在塔什干州建立丝绸产业集群
中国公司将在塔什干州建立一个丝绸产业集群,计划将超过70%的成品产品用于出口。
日前,乌投资和外贸部、丝绸行业协会、塔什干州政府和重庆祥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
该集群将针对丝绸生产的整个周期来设计——从建立桑树种植园到蚕茧加工、生产用于出口的成品。集群将在3年内达到最大产能。初步计划生产1150吨蚕茧,3年后生产5000吨,并将其加工成高质量单丝。
集群将组织丝绸和成品丝绸产品生产,如衣服、领带、围巾、头巾等。这些产品将与其余单丝按照世界价格出口国外市场。
消息称,项目将在塔什干州农村地区创造2000个就业机会。
此外,项目还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开设中国最大的桑蚕实验室——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的分校。
吐鲁番企业拟在乌建公路照明厂
中国吐鲁番新电杆塔公司计划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一个大规模生产公路照明设备的工厂。
1月8日,吐鲁番新电杆塔公司副总经理李奇志(音译)与乌外资吸引署代表举行会谈。
李奇志强调,乌兹别克斯坦各地公路现有的道路照明需要改进,并引入现代技术。而吐鲁番新电杆塔公司有意实施项目,建立一条生产乌兹别克斯坦的公路照明设备生产线。为此,公司准备投资近700万美元。
根据会谈结果,生产线拟设于花拉子模州“哈扎拉斯普”自由经济区。
李奇志指出,公司负责人计划于3月访乌,详细研究该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如负责人给出正面评价,公司就准备与花拉子模州政府签署谅解与合作备忘录。
恒邦纺织在纳曼干州举行奠基仪式
日前,恒邦纺织中亚有限公司在纳曼干州举行奠基仪式。该公司将使用纺织品生产中剩余的碎布为原料,从中生产纱线。
双方投资协议于去年11月达成。公司将为项目投资3000万美元。该企业位于“纳曼干”自由经济区内,预计将创造1200个新工作岗位,并计划于2020年第三季度投产。
该公司每年将利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纺织企业的生产废料生产4万吨纱线,并打算将大部分产品出口至俄罗斯。公司将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出口商之一,预计出口额达每年6000万美元。
当地政府、国家机关、公共组织代表与中国投资方共同出席奠基仪式。
目前,面积680公顷土地的“纳曼干”自由经济区内正在实施14个总价值5.14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中乌合资水泥厂在费尔干纳州投产
近日,由中国陕西祥盛集团参与成立的新水泥厂于费尔干纳州别沙雷克区投产。得益于生产中使用的先进技术,该厂每天可生产2500吨优质水泥。
项目第一阶段已经启动,并创造了300个新工作岗位。投资方计划在今年5月完成该项目的第二阶段,在年底前达到满负荷生产,同时将保障700多名当地居民的工作。
投资方正在乌兹别克斯坦的5个州开办类似工厂。每年将能够生产600万吨优质水泥。
2019年,费尔干纳州总计使用了3.5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是2018年的2倍。新设外企118家,目前该州共有409家合资企业。
中国丝路基金代表将访乌谈合作项目
近日,塔什干市长阿尔特克霍贾耶夫到访北京,会见中国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
在对话过程中,双方讨论了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联合项目的实施。塔什干市长指出,丝路基金与乌国家当局及各部门、组织的合作正在深化。他说,乌首都塔什干正在实施旨在改善居民基础设施和福利的项目。
此外,他指出,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互利共赢。
对去年10月访乌印象深刻的丝路基金总经理王燕之,特别指出了乌人民对新事务的渴望和勤劳、特别的工作态度。
中方表示已研究了塔什干市政府提交的合作项目,并对公路建设和运河周边美化的倡议表示了兴趣。
此外,王燕之指出,有关这一问题的谈判将继续进行,今年2月将派出一批中国专家前往塔什干,研究如何最好地实施联合项目。他还重申,将确保两国公司平等参与此类项目。
文章内容均由本平台整理发布
转载请标注来源“乌国新观察”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后台
丝路新观察网站:www.siluxgc.com
监制|张兴鼎 责编|赵友清